众所周知,常规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,笔者收集与临床诊断相符的500例颈椎病病例,通过对其X线检查资料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,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.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
本组500例,男368例,女132例,男女比例约2.8∶1,年龄38~79岁,中位年龄62岁,其中38~40岁5例,41~50岁74例,51~60岁236例,60~70岁139例,70岁以上46例.病程较短6个月,较长14年.
1.2 方法
所有病例均投照常规颈椎正侧位,其中376例加摄双斜位片.
2 结果
2.1 颈椎椎间隙变窄和(或)椎体前后缘骨刺
单发者395例,其中C4~5有54例,C5~6有213例,C6~7128例.多发者105例,其中C4~6有44例,C5~761例.
2.2 颈椎生理弧弓改变及颈椎滑脱
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37例,后突46例,颈椎滑脱35例.
2.3 钩突增生的形态
尖状245例,唇样98例,角状22例,斜坡状46例,混合型8例.
2.4 钩突关节增生变形变窄的部位
单侧者162例,其中C4~5占33例,C5~6有8例,C6~7有49例;双侧者277例,其中C4~5有71例,C5~6有112例,C6~7有94例.
2.5 韧带钙化
共181例.发生于项韧带者127例,前纵韧带钙化43例,后纵韧带钙化8例,项韧带和前纵韧带钙化并存者3例.
2.6 其他
椎小关节面硬化者78例,椎体后缘"双边"征象28例.
3 讨论
3.1 颈椎病X线表现分析
3.1.1 颈椎椎间隙变窄和(或)椎体前后缘骨刺
形成是本病的主要征象.本组资料统计表明,其好发部位主要累及C5~6,C6~7次之,C4~5较少.这与下颈椎活动度较大,易遭受损伤有关.
3.1.2 颈椎生理弧弓改变及颈椎滑脱
生理曲度测量方法为自枢椎齿状突的后上缘至C7后下缘做连线,测量该直线与颈椎后缘之间的较大垂直距离,即深度.正常值为(12±5)mm.深度测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