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中医角度分析膝骨关节炎。关节使用频率和关节损伤有重要联系。特别是在膝关节,膝骨性关节炎是西医诊断病名,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表现,属于“痹症”和“萎症”范畴。经过长期探索,中医理论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“虚”、“邪”、“瘀”密切相关。下面来看看中医医师的具体解说。
肝肾亏虚是膝骨关节炎病变的根本,风寒湿邪是致痹的外因,瘀血是其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。邪、瘀日久可致虚,虚则邪、瘀难却,而邪、瘀两者也相互为患。对其治疗多采用筋骨并重、内外兼治的方法,如中药内服、熏洗、手法、针刀等,均取得显著疗效。因其“绿色”、安全,深受病人欢迎。
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水肿时或关节肿大时,膝关节成为鹅头样,因此,中医称为鹅头疽;当合并炎症时,中医称为附骨疽;因为膝痛常受风寒湿邪的外袭而加重,故老百姓又称为“老寒腿”。
畸形以膝内翻较为常见,称为“O”形腿。还有“X” 形腿、“K” 形腿等名称,是根据膝关节变性的角度所给的形象的称乎。这些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晚期的征象。
膝骨关节炎功能障碍包括膝关节的僵硬、不稳等。病人常诉有“打软腿”的感觉,并且常为这种不稳的感觉而担忧。当关节内存在游离体的时候,可能有“交锁”、“弹响”的情况,引起突然而强烈的疼痛,常伴恐惧感。日久关节周围的肌肉可见萎缩,长期的关节疼痛可以使患者不自觉的保持屈曲状态,使关节产生挛缩,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。